律师王赦无奈控诉:
“什么是好人,什么是坏人,有标准答案么?”

电视剧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接近完结。第五集中,执法部门在没有通知家属及律师的情况下将犯人李晓明押至刑场。伴着枪声,妹妹李大芝在转播镜头画面前无声落泪。
犯人辩护律师王赦醉酒后,来到岳父母家。对国家野蛮方式的愤怒,对人人生而平等均等的无助,对民主法治的失望在那一刻得以宣泄(外面所有的不顺与委屈,只能在自己爱人面前展现):
- 为什么要这么急着把他处死?
- 为什么不让他跟他的家人见最后一面呢?
- 这合法吗?合理吗?合情吗?
- 民主法治是用来讨好人民,讨好媒体的么?
- 为什么一个国家要这么粗暴的夺走一个年轻人的生命?
……

一句句反问,亦深深触动屏幕前的我们。
犯人家属,由于媒体舆论压力及群众的扰乱,致使有家不能归,谁又是恶人。受害者的家属,他们去施暴、去咒骂,做着“恶人”却可得到人民与媒体的理解、同情甚至是支持,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至尊最爱,他们不能再受到伤害,谁又是好人。充满人性的世界却格外显得无情。
是呀,好与坏,善与恶,如何来区分,什么是标准。辩护律师坚守民主法治、人权均等,为犯人追寻最后的柔情,为众人探寻行凶因果。却被受害者家属泼粪,亦成了岳父口中为了人渣放弃自己女儿的“恶人”。相互对立的究竟是善与恶,还是你和我呢?善恶之间的模糊感,谁又能擦拭清呢!

我们给自己贴上“善良”的标签,不过是站在自身的立场,在自己身处的环境里去做个自认为的“好人”。浑浑噩噩!亦正亦邪!
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让我们反省人性与现实,这或许是幕后人员原想要表达与展现的。而剧中律师与妻子的爱情、婚后一女一子的和睦家庭,以及宋乔平与丈夫间的欢快相处模式,又让我们在原本冰冷无情的世间感到丝丝温暖与可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