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!
王小波,李银河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读后感
刚开始翻开此书,着实有点读不下去,前几十页都是王小波单向写给李银河的信,一直是你好哇,银河、银河,你好哇……有点单相思的苦味。中间开始有了李银河的回信,便使得故事有了互动和连续性,不知不觉间发现二人之间的感情别有趣味,爱情的一些理念也非常前卫。

比如个人非常赞同“我们不要大人”的爱情理念(因为自己在没谈恋爱时便有此想法,好吧,我又厚脸皮了 大写的尴尬⊙﹏⊙‖∣)!王小波当时的这种观念,真的很是敬佩:“另外,我们不要大人,你的父母和我的父母,不论现在和将来,让我们把他们抛开,我们只是两个人,不是两家人,我们是两个在宇宙中游荡的灵魂,我们不愿孤独,走到一起来,别人与我们无关,好吗?” 个人理解“不要大人”并不是不孝敬父母,而是要将爱情与亲情隔开,给彼此留有一定独立的空间(想必婆媳关系也会更加融洽)。
而从李银河的信件中可感知她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倒是多些理性:“爱也许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欺骗,是一种奇异的想象力造出来的幻影。”“那次(初恋)我多么疯狂,我的想象力的发作把他完全变了一个样,后来那爱过去了,他失去了所有的光彩,变得多么平常,平淡无奇。”热恋过后的人儿多是如此吧。
另外了解到王小波李银河二人是丁克家庭,便是很想听听二人关于此的真实心声,然而此书的信件中未有提及,有点小遗憾吧。
读完二人的故事,不由的想到一句诗,很是适合。
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!
——木心
附摘抄的共鸣或喜欢的句子
有无数为人师表的先生们在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塑造别人,真是可惜
王小波 致 李银河
艺术不是一种社会伦理,无须人们的共识,只需要欣赏者的如醉如痴
王小波 致 艾晓明
我觉得似有的作家分成两类,一类在解释自己,另一类在另外开拓世界。前一类作家烈军属的一切,其实都是广义的个人经历,如海明威;而后一类作家主要是凭借想像力来营造一些什么,比如卡尔维诺、尤瑟娜尔等人。
王小波 致 魏心宏
人在年轻时,觉得到处都是人,别人的都是你的事,到了中年以后,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,自己的事都做不过来。以此类推,到了老年,必定觉得很孤独,还会觉得做什么都力不从心。换言之,年轻时是自由人,后来成了家族的囚犯,最后成为待决的死囚。……
王小波 致 刘晓阳